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常见生僻字解释
潺
澶
瀍
瀺
灛
煘
燀
獑
產
産
硟
磛
禅
簅
緾
繟
纏
纒
缠
羼
艬
苂
蒇
蕆
蝉
螹
蟬
蟾
裧
襜
覘
觇
誗
諂
譂
讇
讒
谄
谗
躔
辿
鄽
酁
醦
鋋
鋓
鏟
鑱
铲
镵
閳
闡
阐
韂
顫
颤
饞
馋
骣
㔆
㙴
㙻
㢆
㢟
㦃
㬄
㯆
㵌
㶣
㸥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趽
邡
鈁
钫
防
髣
魴
鲂
鴋
鶭
㑂
㕫
㤃
㧍
㯐
dài
瑇
拼音:
dai
注音:
ㄉㄞˋ
部首笔画:
4
总笔画:
13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
王
造字法:
五笔86:
GGXU
五笔98:
GGXY
五行:
Unicode:
U+7447
四角号码:
15157
仓颉输入法:
MGQMW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瑇字拼音(带声调)
dài
瑇字笔顺
横横竖横横横竖横折折捺横捺
瑇组词
与瑇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
瑇
dài ㄉㄞˋ
◎ 同“玳”。
汉语字典
[①][dài][《集韻》待戴切,去代,定。]亦作“瑇1”。“玳瑁”的简称。
音韵参考
[广 韵]:徒耐切,去19代,dài,蟹開一去咍定[粤 语]:doi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上】【玉字部】 瑇;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736第23
【廣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𠀤音代。【廣韻】瑇瑁。【正字通】瑇瑁生南海,介屬,狀似龜黿,殼稍長,背有甲十二片,黑白班文,邊缺如鋸齒,無足,有四鬣,前長後短,煮其甲,柔如皮,因以作器。顧玠海槎錄云:老者甲厚色明,小者甲薄色暗。世言鞭血成班,謬也。取時必倒懸其身,用熱醋潑之,甲逐片墜下。陸佃曰:瑇瑁不再交,望卵影抱,謂之護卵。應劭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一說瑇瑁六葉,厚而黃。其僞者則以石灰鉛粉鹻水點牛角爲之。 又瑁遺精,蛟魚吞食吐出,年深結塊者爲撒八兒,價如金。見劉郁西域記。互詳瑁字註。 又【廣韻】【集韻】徒沃切【正韻】徒谷切,𠀤音毒。義同。 【正字通】瑇,俗作玳。文選从虫作蝳蝐。歐陽詢飛白書及字詁崔希裕略古,皆从甲作𣫹𤲰。王莽傳省作毒冒。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