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典
热门搜索:
sǎng
  • 拼音:sang
  • 注音:ㄙㄤˇ
  • 部首笔画:9
  • 总笔画:19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
  • 五笔86:CCCM
  • 五笔98:CCCM
  • 五行:
  • Unicode:U+9859
  • 四角号码:71986
  • 仓颉输入法:EDMBC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
提交资料
  • 顙字拼音(带声调)
    sǎng
  • 顙字笔顺
    折捺折捺折捺横竖撇捺横撇竖折横横横撇捺
  • 顙组词
  • 与顙相关的成语
  • 基本解释

    sǎng   ㄙㄤˇ ◎ 同“颡”。

  • 汉语字典

    [①][sǎng][《廣韻》蘇朗切,上蕩,心。]“颡1”的繁体字。(1)额头。(2)头。(3)颊。(4)叩头,稽颡。(5)嗓子;喉咙。(6)谓置物于喉中吹之。(7)用同“搡”。猛推。

    音韵参考

    [广 韵]:七羊切,下平10陽,qiāng,宕開三平陽清[平水韵]:上声二十二养[粤 语]:song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下】【頁字部】 顙;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408第01【唐韻】蘇朗切,桑上聲。【玉篇】額也。【易·說卦】震其於馬也爲的顙。【又】巽其於人也爲廣顙。【儀禮·士喪禮】主人哭拜稽顙。【註】頭觸地無容。【揚子·方言】𩔣、頟、顏,顙也。 又【集韻】【韻會】𠀤蘇郞切,音桑。義同。【易林】𤣥鬣黑顙,東歸高鄕。【魏文帝·東巡觀兵詩】古公宅岐邑,實始翦殷商。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考證:〔【揚子·方言】𩔣頟頠顙也。〕 謹照原文頠改顏。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