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常见生僻字解释
崜
惰
憜
挅
挆
掇
敓
敚
敠
敪
朵
朶
柮
桗
椯
毲
痥
綞
缍
舵
裰
趓
跥
跺
躱
躲
軃
鐸
铎
陊
陏
飿
饳
鵽
㔍
㖼
㙐
㛆
㛊
㣞
㥩
㧷
㻔
㻧
䅜
䍴
䐾
䑨
䒳
䙃
䙟
䙤
䠤
䤪
䤻
䩔
䩣
䫂
䯬
堨
戹
砨
阨
阸
匎
俄
偔
僫
卾
厄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爀
狢
癋
皬
盇
盉
盍
碋
礉
禾
篕
籺
粭
翮
翯
pào
靤
拼音:
pao
注音:
ㄆㄠˋ
部首笔画:
9
总笔画:
1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
面
造字法:
五笔86:
DMJN
五笔98:
DLJN
五行:
Unicode:
U+9764
四角号码:
17612
仓颉输入法:
MWPRU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靤字拼音(带声调)
pào
靤字笔顺
横撇竖折竖竖横横横撇折折横折
靤组词
齄靤
与靤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
靤
pào ㄆㄠˋ
◎ 古同“皰”,面疮。
汉语字典
[①][bào][《廣韻》防教切,去效,並。](1)同“皰”。面疮。(2)水泡。
音韵参考
[广 韵]:防敎切,去36效,bào,效開二去肴並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面字部】 靤;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383第23
【廣韻】防敎切【集韻】皮敎切,𠀤音骲。【玉篇】面瘡也。 又【集韻】本作皰。面生气也。亦作䶌疱。◎按廣韻靤訓面瘡,皰訓面生气,二字分見。集韻合靤皰爲一,專訓面生气,非。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