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典
热门搜索:
chài
  • 拼音:chai
  • 注音:ㄔㄞˋ
  • 部首笔画:6
  • 总笔画:18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
  • 五笔86:AJMJ
  • 五笔98:AJMJ
  • 五行:
  • Unicode:U+8806
  • 四角号码:44136
  • 仓颉输入法:TWBI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
提交资料
  • 蠆字拼音(带声调)
    chài
  • 蠆字笔顺
    横竖竖竖折横横竖折竖横捺竖折横竖横捺
  • 蠆组词
  • 与蠆相关的成语
  • 基本解释

    chài   ㄔㄞˋ ◎ 见“虿”。

  • 汉语字典

    [①][chài][《廣韻》丑犗切,去夬,徹。]“虿1”的繁体字。(1)蝎子一类的毒虫。(2)比喻佞人。(3)蜻蜓的幼虫。形如蝎,故名。(4)见“蠆芥”。

    音韵参考

    [上古音]:月部透母,theat[广 韵]:丑犗切,去17夬,chài,蟹開二去夬徹[平水韵]:去声十卦[粤 语]:caai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中】【虫字部】 蠆;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099第24【唐韻】丑犗切【集韻】【韻會】丑邁切,𠀤音慸。【玉篇】螫蟲。【詩·小雅】彼君子女,卷髮如蠆。【箋】蠆尾末揵然,似婦人髮末曲上卷然。【孝經緯】蜂蠆垂芒,爲其毒在後。【左傳·僖二十二年】蠭蠆有毒。【註】《通俗文》云:蠆,長尾謂之蠍。【魏志·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佗令溫湯漬其中。 又人名。【左傳·襄九年】公孫蠆、公孫舍之及其大夫門子,皆從鄭伯。 又與蔕通。【張衡·西京賦】睚眦蠆芥。【註】蠆芥,刺鯁也。 又【集韻】他達切,音撻。義同。 或作䘍。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金文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