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常见生僻字解释
䱯
乸
吶
呐
哪
嗱
妠
娜
拏
拿
捺
搻
笝
納
纳
肭
蒳
衲
袦
豽
貀
軜
那
郍
鈉
鎿
钠
镎
雫
靹
魶
㗙
㨥
㴸
䀑
䅞
䇣
䇱
䈫
䎎
䏧
䖓
䖧
䛔
䟜
䪏
䫱
䱹
腉
孻
乃
倷
奈
奶
嬭
廼
柰
氖
渿
疓
耐
艿
萘
螚
褦
迺
釢
錼
鼐
㮈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㨷
㬐
㬜
㯲
㯸
㰹
㱈
㴆
㶦
㶳
㹏
䀆
䆮
䋮
䌝
lì
蒚
拼音:
li
注音:
ㄌㄧˋ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13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
艹
造字法:
五笔86:
AGKH
五笔98:
AGKH
五行:
Unicode:
U+849A
四角号码:
44227
仓颉输入法:
TMRB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蒚字拼音(带声调)
lì
蒚字笔顺
横竖竖横竖折横竖折捺撇横竖
蒚组词
与蒚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
蒚
lì ㄌㄧˋ
◎ 蒲草的穗轴。 ◎ 山蒜。 ◎ 山蒿。
汉语字典
[①][lì][《廣韻》郎擊切,入鍚,來。]山蒜的别名。
音韵参考
[广 韵]:下革切,入21麥,hé,梗開二入耕匣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蒚;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048第18
【唐韻】郞擊切,音靂。【爾雅·釋草】蒚,山蒜。 又【廣韻】下革切,音覈。【爾雅·釋草】莞,苻蘺。其上,蒚。【玉篇】蒲蒚,謂今蒲頭有臺,臺上有重臺,中出黃卽蒲黃。又曰山蒿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