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典
热门搜索:
shì
  • 拼音:shi
  • 注音:ㄕˋ
  • 部首笔画:3
  • 总笔画:13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
  • 五笔86:AJFF
  • 五笔98:AJFF
  • 五行:
  • Unicode:U+8494
  • 四角号码:44641
  • 仓颉输入法:TAGI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
提交资料
  • 蒔字拼音(带声调)
    shì
  • 蒔字笔顺
    横竖竖竖折横横横竖横横竖捺
  • 蒔组词
  • 与蒔相关的成语
  • 基本解释

    shì  ㄕˋ

  • 汉语字典

    [①][shí][《廣韻》市之切,平之,禪。]亦作“秲2”。“莳1”的繁体字。见“蒔蘿”。[②][shì][《廣韻》時吏切,去志,禪。]“莳2”的繁体字。移栽;种植。

    音韵参考

    [广 韵]:市之切,上平7之,chí,止開三平之常[平水韵]:上平四支·去声四寘[粤 语]:si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蒔;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048第05【集韻】【韻會】【正韻】𠀤時吏切,音侍。【博雅】立也。【揚子·方言】更也。【註】爲更種也。【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𦸎、𦱎。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蒔蘿子。【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義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