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典
热门搜索:
biàn
  • 拼音:bian
  • 注音:ㄅㄧㄢˋ
  • 部首笔画:7
  • 总笔画:16
  • 汉字结构:左中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86:UYUH
  • 五笔98:UYUH
  • 五行:
  • Unicode:U+8FA9
  • 四角号码:00441
  • 仓颉输入法:YJIVJ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3372
提交资料
  • 辩字拼音(带声调)
    biàn
  • 辩字笔顺
    捺横捺撇横横撇捺折捺横捺撇横横竖
  • 辩组词
    笔辩 辩嘴 辩谘 辩智 辩治 辩知 辩政 辩证 辩正 辩争 辩折 辩照 辩章 辩诈 辩囿 辩逸 辩议 辩义 辩要 辩谳 辩验 辩眼 辩言 辩雪 辩学 辩絜 辩献 辩黠 辩晳 辩晰 辩析 辩悟 辩武 辩诬 辩问 辩通 辩速 辩诉 辩讼 辩説 辩说 辩数 辩释 辩事 辩士 辩识 辩省 辩舌 辩赡 辩善
  • 与辩相关的成语
    辩口利舌 辩才无阂 辩才无碍 辩口利辞 博闻辩言 览闻辩见 论辩风生 米盐博辩 能言善辩 能言巧辩 能言舌辩 雄辩高谈 有口难辩
  • 基本解释

    (辯) biàn  ㄅㄧㄢˋ ◎ 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分辩(亦作“分辨”)。争辩。答辩。辩白。辩驳。辩护。辩解(jiě)。辩论。辩士。辩证。

    英文翻译

    argue   debate   dispute

  •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辯 biàn  〈动〉 (1) (形声。从言,辡( 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2) 同本义 [argue;debate]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辩证;辩日(古代传说辩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故事) (4) 分别,辨别。通“辨” [distinguish] 辩其功苦。——《国语·齐语》 若白墨之于目辩。——《淮南子·滫务》 目能辩色,耳能辩声。——东汉· 仲长统《昌言·理乱》 (5) 又如:辩章(辨别彰明。同辨章);辩析(辨别分析);明辩是非;辩白(申辩明白。同辨白) (6) 治理,办理 [manage;handle] 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淮南子·泰族》词性变化 辯 biàn  〈形〉 (1) 有口才,善言辞 [adept at talk] 子言非不辩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辩武(善辞令的人。即辩士);辩人(善于辞令的人。如说客之流);辩捷(能言善辩,口才敏捷);辩口(口才便捷,善于辩论)

  • 汉语字典

    [①][biàn][《廣韻》符蹇切,上獮,並。]“班2”的被通假字。“辩1”的繁体字。(1)治理。(2)指治理的才干。(3)驳正。(4)谓叙事、说理明白清楚。(5)指明了,了解。(6)敏慧,聪明。(7)争辩;辩论。(8)指论说、分析。(9)谓言辞或文辞华美、巧妙。(10)指华美巧妙的言辞或文辞。(11)巧言;会说话。(12)指文辞雄辩。(13)通“辨”。辨别;区分。(14)通“辨”。不同,差异。(15)通“俾”。(16)通“徧”。都,全。(17)通“徧”。指一个过程完毕。(18)通“胖”。古时祭祀时用的半体牲。(19)通“變”。(20)通“辦”。备办。(21)文体名。[②][pián][《集韻》毗連切,平,並。]通“便2”。“辩2”的繁体字。参见“辯2佞”、“辯2辯”。[③][biǎn]“辩3”的繁体字。通“貶1”。减损。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上声十六铣[粤 语]:bin6[闽南语]:pian7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辛字部】 辯;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1252第02同辨。【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履卦】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又詳審也。【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辯方正位。 又明悉也。【易·大有】明辯晳也。 又【集韻】巧言也。【禮·王制】言僞而辯。【史記·荀卿傳】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又爭辯也。【禮·鄕飮酒義】不慢不爭,則遠于鬭辯矣。 又【說文】治也。【書·酒誥】勿辯乃司。【左傳·昭元年】主盟者誰能辯焉。【註】辯,治也。 又微辯,諷諭也。【禮·儒行】其過失可微辯而不可面數也。 又與徧通。【禮·樂記】其治辯者其禮具。【註】辯,徧也。【史記·五帝紀】辯于羣神。【書·舜典】作徧。 又與平通。【字彙補】平均也。【史記·五帝紀】辯秩東作,辯秩西成。【書·堯典】作平。 又【五音集韻】下辯,地名。在武鄕。 又【集韻】【韻會】筆列切【正韻】必列切,𠀤音䇷。與貶同。【周禮·秋官·士師】若邦凶荒,則以荒辯之法治之。【註】辯,當爲貶。遭饑荒,則𠛬罰、國事有所貶損。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