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常见生僻字解释
臘
菈
藞
蝋
蝲
蠟
辢
辣
邋
鑞
镴
鬎
鯻
㕇
㸊
㻋
㻝
䂰
䃳
䏀
䓥
䗶
䝓
䟑
䪉
䱫
䶛
櫴
鵣
癞
癩
來
俫
倈
唻
婡
崃
崍
庲
徕
徠
来
梾
棶
涞
淶
濑
瀨
瀬
猍
琜
睐
睞
筙
箂
籁
籟
莱
萊
藾
襰
賚
賴
赉
赖
逨
郲
錸
铼
頼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蜬
釬
佄
傼
兯
函
凾
含
哻
唅
喊
圅
垾
娢
嫨
cù
噈
拼音:
cu
注音:
ㄘㄨˋ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15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
口
造字法:
五笔86:
KYIN
五笔98:
KYIY
五行:
Unicode:
U+5648
四角号码:
63012
仓颉输入法:
RYFU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噈字拼音(带声调)
cù
噈字笔顺
竖折横捺横竖折横竖撇捺横撇折捺
噈组词
与噈相关的成语
汉语字典
汉语字典
[①][cù][《廣韻》子六切,入屋,精。]通“蹙”。皱额。
音韵参考
[广 韵]:子六切,入1屋,zu,通開三入東精[平水韵]:入声一屋[国 语]:cù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上】【口字部】 噈;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208第18
【廣韻】【集韻】𠀤子六切,音蹙。【玉篇】鳴噈也。【廣韻】歍噈,口相就也。 又【集韻】作荅切,音帀。本作𠯗。 又七六切,音鼀。又就六切,音摵。義𠀤同。 又曷閤切,音合。柔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