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常见生僻字解释
穹
跫
儝
卭
宆
惸
桏
橩
焪
焭
煢
熍
琼
瓊
瓗
睘
瞏
穷
窮
竆
笻
筇
茕
藑
藭
赹
邛
銎
㒌
㧭
㮪
㷀
㼇
䅃
䆳
䊄
䓖
䛪
䠻
朹
湫
湬
艽
芁
蝤
觓
醔
頄
丘
丠
俅
叴
唒
囚
坵
媝
崷
巯
巰
恘
恷
扏
搝
梂
楸
殏
毬
求
汓
泅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驚
鯨
鲸
鵛
鶁
鶄
麖
麠
鼱
㕋
㘫
㢣
㣏
㬌
㵾
qú
忂
拼音:
qu
注音:
ㄑㄩˊ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21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
彳
造字法:
五笔86:
THHY
五笔98:
THHY
五行:
Unicode:
U+5FC2
四角号码:
26215
仓颉输入法:
HOBUG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忂字拼音(带声调)
qú
忂字笔顺
撇撇竖竖折横横横竖折横横横撇竖捺横横横竖横
忂组词
与忂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
忂
qú ㄑㄩˊ
◎ 古同“躣”,行走的样子。
汉语字典
[①][qú][《廣韻》其俱切,平虞,羣。]亦作“忂1”。见“躣躣”。
音韵参考
[广 韵]:其俱切,上平10虞,qú,遇合三平虞群[国 语]:qú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寅集下】【彳字部】 忂;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372第21
【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𠀤音瞿。行貌。 又【集韻】俱遇切,音句。【玉篇】行也。 【集韻】一作躣。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