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常见生僻字解释
鹛
黣
黴
㭑
㶬
㺳
䀛
䆀
䉋
䊈
䊊
䍙
䒽
䓺
䜸
䤂
䰨
䰪
䵢
㱪
璊
穈
们
們
悶
懑
懣
扪
捫
暪
椚
焖
燜
玧
菛
虋
鍆
钔
門
閅
门
闷
㡈
㥃
㦖
㨺
㵍
䊟
䝧
䫒
顭
氓
瞢
矒
蒙
鼆
儚
冡
勐
夢
夣
孟
幪
懜
懞
懵
掹
擝
曚
朦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䫴
䭙
䶖
淨
秔
稉
粳
頸
颈
澋
葏
傹
丼
井
京
qū
紶
拼音:
qu
注音:
ㄑㄩ
部首笔画:
6
总笔画:
11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
糹
造字法:
五笔86:
XFCY
五笔98:
XFCY
五行:
Unicode:
U+7D36
四角号码:
24932
仓颉输入法:
VFGI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紶字拼音(带声调)
qū
紶字笔顺
折折捺捺捺捺横竖横折捺
紶组词
与紶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
紶
qū ㄑㄩˉ
◎ 继。 ◎ 束。
汉语字典
[①][qū][《玉篇》去魚切](1)继,紶继。(2)束。(3)“綌”的讹字。[②][qǔ][《集韻》口舉切,上語,溪。]绪。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糸字部】 紶;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920第09
【集韻】口舉切,音去。【類篇】緒也。 又【玉篇】去魚切。繼也,束也。 又與蜐通。【荀子·王制篇】東海則有紫紶魚鹽焉。【註】紶,當爲蜐也。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